千分表测杆的精度等级不单独划分 “等级名称”,而是通过直线度、表面粗糙度、直径公差这三个核心参数定义,且需与千分表主体精度匹配(如 0 级千分表需搭配 0 级精度测杆),具体参数标准需符合行业规范(如中国 GB/T、德国 DIN 标准),以下是详细分类:

一、核心精度参数:决定测杆精度水平

千分表测杆的精度由以下 3 个关键参数衡量,不同精度要求对应不同参数范围,通常分为 “高精度级”(适配 0 级千分表)和 “常规精度级”(适配 1 级千分表)两类:

精度类别适配千分表等级直线度(每 10mm 行程)表面粗糙度(Ra)直径公差(φd)适用场景
高精度级0 级千分表≤0.0005mm≤0.02μmh5 级公差(如 φ3h5:-0.006mm)量规校准、光学零件检测
常规精度级1 级千分表≤0.001mm≤0.04μmh6 级公差(如 φ3h6:-0.010mm)精密零件形位误差检测、机床调试

注:参数需符合 GB/T 1219-2008《指示表》或 ISO 3611 标准,不同厂家可能略有差异,但需在标准允许范围内。

二、关键参数的影响:为何这些参数重要?

  1. 直线度:最核心的精度指标测杆移动时若存在弯曲(直线度差),会导致测头偏离预设测量方向,引入 “余弦误差”。例如,10mm 行程内直线度偏差 0.001mm,会使 0.001mm 级千分表的测量误差直接翻倍,因此 0 级千分表必须搭配直线度≤0.0005mm 的测杆。

  2. 表面粗糙度:影响移动顺滑性与耐磨性测杆表面越光滑(Ra 值越小),与表体内壁导向套的摩擦阻力越小,移动越平稳,可避免因摩擦导致的 “卡顿” 或 “跳数”;同时,低粗糙度能减少磨损,延长测杆使用寿命,保证长期精度稳定。

  3. 直径公差:保证导向精度测杆直径与导向套的配合间隙需严格控制(通常为 0.001-0.003mm)。若直径公差过大(如超出 h5 级),会导致测杆在导向套内晃动,直接影响测量重复性;公差过小则可能导致卡滞,无法顺畅移动。

三、选择原则:与千分表主体精度匹配

  1. 不可降级搭配:0 级千分表不能用常规精度级测杆,否则会因测杆直线度、直径公差不达标,导致主体精度 “虚高”(显示 0 级精度,实际测量误差远超 0 级标准)。

  2. 优先选原厂配件:不同厂家的测杆与导向套配合间隙存在细微差异,原厂测杆经过匹配调试,能最大程度保证精度;第三方测杆需额外验证参数,避免适配问题。

  3. 根据测量场景选长度:测杆精度参数与长度相关(相同精度级下,长测杆直线度要求更严格),如深孔测量需用加长测杆(如 50mm),需确认其直线度仍满足对应精度级要求(如 50mm 长测杆直线度≤0.0025mm,为每 10mm≤0.0005mm 的延伸)。

总之,千分表测杆的精度是通过 “直线度、表面粗糙度、直径公差” 量化定义的,核心是与千分表主体精度(0 级 / 1 级)匹配,选择时需重点关注这三个参数,而非单独的 “等级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