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显千分尺的精度等级主要依据示值误差重复性误差两大核心指标划分,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明确的标准(如中国 GB/T、国际 ISO、德国 DIN 等),其中最通用的是按 “量程 + 示值误差” 分级,主流分为0 级1 级(部分标准含更高精度的 00 级),具体划分规则如下:

一、核心分级依据:示值误差与重复性误差

精度等级的本质是 “规定量具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其中示值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偏差)是分级的核心,重复性误差(多次测量的波动)是辅助指标,两者需同时满足等级要求。

不同标准的分级逻辑一致,但数值略有差异,以下以中国国家标准 GB/T 22095-2008《数显千分尺》 (等效国际标准 ISO 3611)为例,明确各级精度的指标要求:

精度等级量程范围(mm)示值误差(≤±,μm)重复性误差(≤,μm)适用场景
0 级0~251.00.5超高精度测量(如光学元件、半导体芯片、计量室校准)

25~501.50.5

50~752.01.0

75~1002.51.0
1 级0~252.01.0常规精密测量(如机械轴类、模具配件、汽车零部件)

25~502.51.0

50~753.01.5

75~1003.51.5

注:1μm=0.001mm,示值误差越小,精度等级越高;量程越大,允许的示值误差略有放宽(因长尺寸的材料热胀冷缩、机械变形影响更大)。

二、其他影响精度等级的关键指标

除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外,以下指标也会间接反映精度等级,选型时需同步关注:

  1. 分辨率:精度等级与分辨率直接相关 ——0 级千分尺的分辨率通常为 0.0005mm 或 0.001mm,1 级千分尺多为 0.001mm(分辨率需≤示值误差的 1/2,才能准确捕捉误差范围)。

  2. 温度误差:高等级(0 级)千分尺通常内置温度补偿功能,在 10~30℃环境下,温度引起的附加误差≤0.5μm/℃;1 级千分尺的温度附加误差多≤1μm/℃(需在标准温度 20℃±2℃下使用,才能保证精度)。

  3. 测量力:精度等级越高,测量力控制越严格 ——0 级和 1 级千分尺的测量力通常为(6~10)N(通过棘轮机构保证),过大或过小的测量力会导致工件变形或接触不良,影响示值精度。

三、不同精度等级的选型场景

  1. 0 级数显千分尺

    • 适用场景:公差≤±0.002mm 的超高精度测量(如光学镜片厚度、半导体引线直径、计量室校准标准量块)。

    • 典型品牌型号:瑞士 TESA Micro-Hite 600(0 级,量程 0~25mm,示值误差 ±1μm)、日本三丰 293-100(0 级,示值误差 ±1μm)。

  2. 1 级数显千分尺

    • 适用场景:公差 ±0.003mm~±0.01mm 的常规精密测量(如精密轴类、模具凸模尺寸、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柱)。

    • 典型品牌型号:德国马尔 Mahr 1003(1 级,示值误差 ±2μm)、中国广陆数显千分尺(1 级,示值误差 ±2μm)。

  3. 特殊说明

    • 多数工业场景(如机械加工、五金制造)选择 1 级即可满足需求,0 级因价格较高(约为 1 级的 2~3 倍),仅用于超精密领域。

    • 精度等级需通过计量校准证书验证(如送国家认可的计量机构检测),证书会明确标注 “符合 0 级 / 1 级标准”,而非仅凭厂家宣称。

总结

数显千分尺的精度等级核心按 “示值误差 + 量程” 划分,0 级精度高于 1 级,选型时需遵循 “精度匹配需求” 原则:

  • 先明确工件公差(如公差 ±0.002mm 选 0 级,±0.005mm 选 1 级);

  • 再通过校准证书确认实际精度是否符合等级要求;

  • 最后结合环境温度、测量力等附加指标,确保精度在实际使用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