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显千分尺的精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数显千分尺的精度等级主要依据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两大核心指标划分,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明确的标准(如中国 GB/T、国际 ISO、德国 DIN 等),其中最通用的是按 “量程 + 示值误差” 分级,主流分为0 级和1 级(部分标准含更高精度的 00 级),具体划分规则如下:
一、核心分级依据:示值误差与重复性误差
精度等级的本质是 “规定量具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其中示值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偏差)是分级的核心,重复性误差(多次测量的波动)是辅助指标,两者需同时满足等级要求。
不同标准的分级逻辑一致,但数值略有差异,以下以中国国家标准 GB/T 22095-2008《数显千分尺》 (等效国际标准 ISO 3611)为例,明确各级精度的指标要求:
| 精度等级 | 量程范围(mm) | 示值误差(≤±,μm) | 重复性误差(≤,μm) | 适用场景 |
|---|---|---|---|---|
| 0 级 | 0~25 | 1.0 | 0.5 | 超高精度测量(如光学元件、半导体芯片、计量室校准) |
| 25~50 | 1.5 | 0.5 | ||
| 50~75 | 2.0 | 1.0 | ||
| 75~100 | 2.5 | 1.0 | ||
| 1 级 | 0~25 | 2.0 | 1.0 | 常规精密测量(如机械轴类、模具配件、汽车零部件) |
| 25~50 | 2.5 | 1.0 | ||
| 50~75 | 3.0 | 1.5 | ||
| 75~100 | 3.5 | 1.5 |
注:1μm=0.001mm,示值误差越小,精度等级越高;量程越大,允许的示值误差略有放宽(因长尺寸的材料热胀冷缩、机械变形影响更大)。
二、其他影响精度等级的关键指标
除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外,以下指标也会间接反映精度等级,选型时需同步关注:
三、不同精度等级的选型场景
总结
数显千分尺的精度等级核心按 “示值误差 + 量程” 划分,0 级精度高于 1 级,选型时需遵循 “精度匹配需求” 原则:
上一条:介绍一下数显千分尺的工作原理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