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是如何保证的
内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主要通过精密机械结构设计、材质特性控制、出厂前校准以及使用中的规范操作这四大核心环节共同保证,其核心精度通常能稳定在 0.01mm,部分高精度型号可达 0.001mm。
一、核心机械结构:从源头控制误差
内径千分尺的精度首先依赖于内部精密的机械结构,每一个部件的设计都围绕 “最小化误差” 展开,关键结构包括以下 3 个部分:
1. 微分螺旋结构:实现 “微量进给” 与精准读数
这是千分尺精度的核心,通过 “固定套筒 + 微分筒” 的螺旋配合,将 “旋转运动” 转化为 “线性位移”,且位移量可精确量化:
2. 测头设计:确保与被测面 “稳定贴合”
测头是直接接触轴孔内壁的部件,其形状、材质和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测量准确性:
3. 接长杆:保证 “加长测量” 时的精度一致性
内径千分尺需通过接长杆适配不同深度的轴孔,接长杆的精度直接影响总测量值:
二、材质选择:抵抗变形,稳定精度
材质的物理特性会直接影响千分尺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如温度变形、磨损等),因此必须选择 “高刚性、低膨胀、高耐磨” 的材料:
三、出厂前校准:每台设备必经的 “精度验证”
即使结构和材质达标,出厂前的 “逐一校准” 仍是确保精度的关键步骤,校准过程严格遵循国家计量标准(如 GB/T 1216-2015《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参考此标准延伸):
四、使用中的规范操作:避免 “人为误差”
即使千分尺本身精度达标,不当使用仍会导致误差,因此 “规范操作” 是保证精度的最后一道防线,需注意以下 3 点:
上一条:如何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工件轴孔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