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径千分尺测量轴孔的核心是通过 “接长杆组合” 适配孔深,以 “三点定位法” 找内径最大值,最终读数需叠加接长杆长度。整个过程需严格遵循清洁、对零、找正、读数四个关键步骤,确保精度(通常为 0.01mm)。

一、测量前准备:工具与环境

  1. 工具选择:根据轴孔的直径范围深度,搭配内径千分尺的 “固定测头 + 接长杆 + 活动测头”。

    • 例如:测量 φ50mm×100mm 的轴孔,可选择 “50-100mm 固定测头 + 50mm 接长杆”(总测量范围覆盖孔深)。

  2. 清洁处理

    • 用酒精棉擦拭轴孔内壁,去除油污、铁屑(杂质会导致读数偏大);

    • 擦拭千分尺测头和接长杆,避免灰尘影响贴合度。

  3. 千分尺对零

    • 若使用 “无接长杆” 的基础款(如 25-50mm),直接将两测头闭合,确认微分筒 “0” 线与固定套筒 “横线” 对齐;

    • 若加装接长杆,需先将接长杆与固定测头拧紧,再用校准环(或标准件)校准 “0” 点,避免接长杆误差。

二、核心测量步骤:找正 + 读数

1. 放入千分尺,确保 “三点垂直”

  • 双手持千分尺:一只手扶住固定测头端,将其紧贴轴孔内壁的一侧;另一只手握住微分筒,缓慢旋转,让活动测头向孔的对侧移动,直到测头轻轻接触内壁(手感有轻微阻力即可,避免用力压,防止孔或测头变形)。

  • 关键原则:千分尺的轴线必须与轴孔的轴线垂直(可通过轻微转动千分尺,感受 “阻力最大的位置”—— 此时轴线最正)。

2. 移动位置,测量 “至少 3 个截面”

轴孔可能存在 “锥度” 或 “椭圆度”,需多位置测量取最大值(内径尺寸以最大处为准):

  • 沿轴孔的长度方向:在孔的 “入口端、中间端、出口端” 各测 1 次;

  • 沿轴孔的圆周方向:在每个长度截面,旋转千分尺 30°-60°,再测 1-2 次。

  • 每次测量后,记录读数,避免遗忘。

3. 读数方法:固定刻度 + 微分筒刻度叠加

内径千分尺读数 =固定套筒整数 / 半毫米数 + 微分筒对齐线读数 + 接长杆长度(若有)。以 “带 25mm 接长杆的千分尺” 为例,具体拆解:

读数部分读取方法示例读数
固定套筒看横线下方的整数(mm),若横线下方露出 “半毫米刻线”(0.5mm),需加 0.5mm。25mm + 0.5mm = 25.5mm
微分筒找与固定套筒 “横线” 对齐的微分筒刻线,刻线数 ×0.01mm(精度)。18 × 0.01mm = 0.18mm
接长杆长度若加装接长杆,直接叠加其标注长度(如 25mm)。25mm
总读数25.5mm + 0.18mm + 25mm = 50.68mm50.68mm

三、常见误差规避:3 个关键注意点

  1. 避免 “测头未贴紧”:若测头与孔壁有间隙,读数会偏小;可通过 “轻轻晃动千分尺”,若有松动,需重新调整测头位置。

  2. 环境温度影响:金属千分尺和轴孔会因温度膨胀 / 收缩(如手握住测头时间过长,体温会让测头伸长)。建议测量时戴手套,或尽量减少手部与测头的接触时间,若温差大(如车间温度≠校准温度),需记录温度,后续修正误差。

  3. 接长杆安装到位:接长杆与固定测头、活动测头的连接必须拧紧(用专用扳手,避免手拧打滑),否则会出现 “虚假长度”,导致读数偏大。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将所有测量点的读数整理成表格,例如:| 测量位置 | 读数 1(mm) | 读数 2(mm) | 读数 3(mm) | 该位置最大值 ||----------------|-------------|-------------|-------------|--------------|| 入口端(圆周 1)| 50.68 | 50.67 | - | 50.68 || 中间端(圆周 2)| 50.70 | 50.69 | 50.71 | 50.71 || 出口端(圆周 1)| 50.66 | 50.65 | - | 50.66 |

  2. 取所有 “位置最大值” 中的最大数,作为轴孔的最终内径尺寸(如示例中最终尺寸为 50.7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