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分表测量工件的核心是 “借助支架固定表体,通过测头接触工件获取微小位移读数”,适用于测量工件的平面度、圆跳动、同轴度、间隙等尺寸偏差,关键在于 “固定稳定 + 测头垂直接触 + 读数准确”。
百分表的测量精度为 0.01mm,比千分尺低一个量级,但优势是能快速捕捉动态偏差(如工件旋转时的跳动),需根据具体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
百分表的测量方法随需求不同差异较大,以下是 3 种最典型场景的操作流程:
平面度是指工件表面是否平整,需检测表面各点的高低偏差,步骤如下:
固定表架与工件:将磁性表座吸附在工作台面上,调整表架高度,使百分表测头垂直对准工件被测表面(测头轴线与工件表面垂直,倾斜会导致读数偏小)。
设定测量路径:在工件表面规划均匀的测量点(如 5×5 网格,覆盖整个表面),标记各点位置(避免漏测或重复)。
逐点读数记录:
计算平面度误差:找出所有读数中的 “最大值” 和 “最小值”,两者差值即为工件的平面度误差(如最大值 + 0.03mm,最小值 - 0.02mm,平面度误差为 0.05mm)。
圆跳动是指工件旋转时,表面某点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径向偏差,步骤如下:
装夹工件与表架:将轴类工件放在 V 型铁上(或装夹在车床卡盘上),调整 V 型铁高度,使工件轴线水平;将百分表支架固定在旁边,让测头垂直接触轴的外圆表面(压入量 1-2mm)。
校准零位:缓慢转动工件一周,观察指针摆动范围,找到指针指示的 “最小值”,旋转表盘使该位置的指针对准 0 刻度线(设定基准零位)。
测量圆跳动:
间隙是指两个配合件之间的空隙,需通过百分表捕捉工件的位移量,步骤如下:
固定基准件:将固定件(如轴承座)用台虎钳夹紧,确保稳定;将活动件(如轴)装入固定件中,留出可移动空间。
安装百分表:调整表架,使百分表测头垂直接触活动件的端面(或外圆),确保测头与活动件同步移动(如测轴的径向间隙,测头接触轴的外圆;测轴向间隙,测头接触轴的端面)。
施加外力并读数:
测头必须 “垂直接触” 被测表面若测头倾斜(如测量平面时测头与表面夹角≠90°),会导致测量值偏小(实际位移被分解为垂直和水平分量,百分表仅测垂直分量),误差随倾斜角度增大而增加。
控制测头 “压入量”,避免过度挤压测头压入量通常为 1-2mm(指针压缩 1-2 圈),既能确保测头始终接触工件,又不会因过度挤压导致测头变形或工件移位(尤其测量薄壁件时,过度用力会使工件形变,读数失真)。
避免 “表架晃动”,确保固定稳定磁性表座需吸附在平整、无油污的工作台面上,若吸附不牢,测量时表架会轻微移动,导致读数波动;测量动态偏差(如工件旋转)时,表架需远离工件旋转区域,避免碰撞。
读数时 “视线垂直表盘”,防止视差误差读取表盘数值时,眼睛需与指针、刻度线保持垂直(视线垂直于表盘平面),若视线倾斜,会因 “视差” 导致读数偏差(如实际指针指 0.02mm,倾斜看可能读成 0.0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