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千分尺零位是否偏移是确保测量精度的基础步骤,操作简单但需细致,核心是通过 “测头贴合时的刻度对齐状态” 来判断,不同类型的千分尺(外径、内径、深度)判断方法略有差异,以下是具体操作:

一、外径千分尺零位判断(最常用,以 0-25mm 为例)

  1. 清洁准备用无绒布擦拭固定测头(砧座)和活动测头(测微螺杆)的端面,确保无油污、金属屑(哪怕 0.001mm 的杂质也会影响判断)。

  2. 贴合测头缓慢旋转微分筒,使两个测头轻轻接触(避免用力挤压,可通过棘轮装置控制力度,听到 1-2 声 “咔嗒” 声即可),确保测头端面完全贴合,无间隙。

  3. 观察刻度对齐情况零位正常的标准是:

    常见偏移情况及判断:

    • 情况 1:微分筒零刻度线在基准线上方 → 零位 “正偏移”(测量值会偏小,需加偏移量修正);

    • 情况 2:微分筒零刻度线在基准线下方 → 零位 “负偏移”(测量值会偏大,需减偏移量修正);

    • 情况 3:偏移量超过千分尺精度的 1/2(如 0.001mm 精度的千分尺,偏移≥0.0005mm)→ 零位严重偏移,禁止使用,需校准。

    • 固定刻度的基准线(长横线)与微分筒的零刻度线完全对齐;

    • 微分筒的边缘与固定刻度的 “0” 线对齐(或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二、内径千分尺零位判断(需配合校准环规)

内径千分尺因结构特殊(测头为外伸式),直接贴合测头无法判断零位,需用标准校准环规(已知精确内径的圆环):

  1. 选择与千分尺量程匹配的校准环规(如 50-100mm 千分尺配 80mm 环规),清洁环规内壁和千分尺测头。

  2. 将千分尺测头放入环规内,调整至刚好贴合环规内壁(手感轻微阻尼)。

  3. 读取千分尺数值,与环规的标准值对比:

    • 若读数 = 环规标准值 → 零位正常;

    • 若读数≠环规标准值 → 差值即为零位偏移量(如环规 80.000mm,读数 80.002mm → 偏移 + 0.002mm)。

三、深度千分尺零位判断(以测量基面为基准)

  1. 清洁深度千分尺的测量基面(底座平面)和测杆端面

  2. 将测杆完全收回,使测杆端面与测量基面贴合(确保无间隙)。

  3. 观察刻度:固定刻度基准线与微分筒零刻度线对齐 → 零位正常;否则为偏移。

四、关键注意事项

  1. 避免用力过度:贴合测头时若用力挤压,会导致框架形变,误以为零位偏移(尤其是小量程千分尺,框架较薄)。

  2. 环境温度影响:刚从空调房拿出的千分尺需静置 30 分钟,待与室温一致后再判断(温度变化会导致部件热胀冷缩,影响零位)。

  3. 定期对比验证:日常使用中,可通过测量标准校准块(如 20.000mm)来间接验证零位 —— 若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偏差稳定,说明零位未偏移;若偏差忽大忽小,可能是零位不稳定,需专业校准。

如果零位偏移较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在测量时人工修正(如偏移 + 0.001mm,测量值就加 0.001mm);若偏移过大或不稳定,必须停止使用并送修,否则会导致所有测量数据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