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紧力过松是杠杆指示表使用中易被忽视的问题,虽然短期内可能仅表现为测量不稳定,但长期会通过 “隐性冲击” 和 “异常磨损” 对仪表造成累积性损坏,具体如下:

一、测头与工件接触不稳定,引发反复冲击损伤

  • 测头滑脱与重接触的冲击:预紧力不足时,测头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力不足以抵抗测量过程中的轻微振动(如工作台移动、工件转动),会频繁出现 “滑脱→突然重新接触” 的现象。这种瞬间冲击会:

    • 导致测头(尤其是硬质合金或宝石测头)尖端因反复撞击产生微裂纹,长期使用后可能崩裂;

    • 冲击通过连接杆传递到内部杠杆机构,使杠杆支点处的轴销与轴套发生间歇性撞击磨损,导致支点间隙增大,测量灵敏度下降。

  • 测头偏斜加剧磨损:过松时测头易因外力(如手动推动表座的侧向力)发生偏斜,与工件接触点偏离轴线,导致测头连接杆承受额外的侧向力,长期会造成连接杆弯曲变形或与表体连接处的螺纹松动。

二、传动机构因 “空转 - 受力” 交替,产生疲劳损伤

杠杆指示表的核心是通过杠杆、齿轮组将测头位移转化为指针转动,预紧力过松会导致传动链处于 “非稳定受力状态”:


  • 测量时,若测头突然接触工件,内部齿轮组(扇形齿轮与小齿轮)会从 “空转” 瞬间切换到 “受力啮合”,齿面承受瞬时冲击力,长期会导致齿面出现点蚀(金属表层脱落的小凹坑)或齿缘磨损,表现为指针转动 “卡顿”“跳齿”。

  • 指针轴与表盘的摩擦加剧:过松时指针易因振动出现无规则抖动,指针尖端与表盘刻度的摩擦频率增加,导致指针尖端磨损变钝(影响读数清晰度),或表盘刻度被刮花。

三、误操作导致的二次过载损坏

预紧力过松时,使用者可能因 “指针未明显偏转” 误以为测头未接触工件,从而继续用力推动表座,导致测头突然受到远超正常范围的压力(从 “过松” 瞬间变为 “过紧”)。这种 “骤增式过载” 对内部部件的损害远大于持续过紧:


  • 内部测力弹簧可能因瞬间受力超过弹性极限而断裂

  • 齿轮组因突然受力过大发生齿面崩裂或齿轮轴弯曲,直接导致仪表失效。

四、测量基准不稳定,间接加剧部件损耗

  • 过松会导致同一位置的重复测量值偏差过大(示值变动性超差),为获得 “稳定读数”,使用者可能反复调整表座或按压测头,增加了仪表的无效动作次数,加速各部件的磨损(如测头与工件的摩擦次数、齿轮啮合次数)。

  • 若测量环境存在振动(如车间机床振动),过松的测头会随振动持续 “敲击” 工件表面,不仅磨损测头,还可能在工件表面留下细微压痕,反过来影响后续测量的基准精度。

总结

预紧力过松的损害核心是 “不稳定接触引发的冲击与磨损”,其危害具有累积性和隐蔽性,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测量误差增大,但长期会导致测头损坏、传动机构疲劳、部件间隙增大等不可逆问题,最终缩短仪表使用寿命(正常寿命可能缩短至 1/3 以下)。因此,调整时需确保测头与工件 “轻接触且稳定”,避免过松导致的隐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