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尺作为高精度测量工具(精度通常达 0.01mm),其保养和维护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以下是系统的保养维护方法,涵盖日常使用、存放、清洁、校准等关键环节:

一、日常使用中的保养要点

  1. 避免磕碰与过载

    • 测量时严禁用力旋转微分筒或强行卡紧工件,防止测微螺杆弯曲、测量面变形(尤其薄片、软质工件,如铜、铝)。

    • 掉落是千分尺损坏的主要原因,使用时需放在稳固的工作台面,不用时立即放回专用盒内,避免从桌面滑落。

    • 禁止测量旋转中的工件(如车床加工件),以防测量面被磨损或卷入设备。

  2. 保持测量面清洁

    • 每次测量前,用无绒软布或镜头纸擦拭测砧和测微螺杆的测量面(金属面),去除油污、铁屑或灰尘(若有顽固污渍,可蘸少量酒精擦拭,再用干布擦干)。

    • 测量潮湿、带腐蚀性的工件(如刚加工的铸铁件、酸碱件)后,需立即清洁测量面并涂防锈油,防止锈蚀。

  3. 正确操作微分筒与棘轮

    • 旋转微分筒时动作轻缓,避免因卡顿强行用力,若发现转动不顺畅(有异物卡阻),需停机检查,不可蛮力操作。

    • 依赖棘轮控制测量力,听到 “咔咔” 声后立即停止,避免长期过载导致棘轮打滑失效。

二、存放与环境要求

  1. 存放环境

    • 需放在干燥、通风、无振动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温度骤变导致量具热胀冷缩)、远离腐蚀性气体(如车间的切削液雾气、酸碱试剂)。

    • 长期不用时,应将千分尺放入专用防潮盒,并放入硅胶干燥剂(定期更换),防止金属部件生锈。

  2. 存放状态

    • 存放前需将测量面分开(间距 1-2mm),不可完全闭合(避免测量面长期贴合导致氧化粘连,尤其南方潮湿地区)。

    • 微分筒需处于松弛状态,不锁紧固定螺钉,防止测微螺杆因长期受力变形。

    • 不同类型的千分尺(如外径、内径、深度千分尺)需分类存放,避免相互挤压碰撞。

三、定期清洁与润滑

  1. 表面清洁

    • 每周(或根据使用频率)对千分尺整体清洁:用软布擦拭外壳油污,用小毛刷清理刻度线间的灰尘(避免用高压气吹,防止灰尘进入内部)。

    • 固定套管与微分筒的缝隙若有油污堆积,可用牙签裹少量脱脂棉蘸酒精轻轻擦拭,不可用金属工具刮擦。

  2. 内部润滑

    • 先清理螺纹上的旧油和杂质(可用细棉签蘸煤油擦拭);

    • 滴 1-2 滴专用精密仪器润滑油(如钟表油、缝纫机油,不可用黄油等粘稠油脂),缓慢旋转微分筒让润滑油均匀分布;

    • 静置几分钟后,旋转微分筒排出多余油脂,避免吸附灰尘。

    • 测微螺杆与螺母的螺纹副是核心精密部件,每 3-6 个月(或感觉转动阻力增大时)需润滑:

四、定期校准与精度检查

  1. 零位校准(每次使用前必做)

    • 轻微偏差(≤0.01mm)可记录误差,测量时直接修正(如零位显示 + 0.003mm,最终读数需减去 0.003mm);

    • 偏差较大时,需用专用扳手调整固定套管(非专业人员勿自行拆卸,避免损坏精度)。

    • 对 0-25mm 千分尺:清洁测量面后,旋转微分筒使两测量面贴合(棘轮打滑为止),观察固定套管基线是否与微分筒 “0” 刻度线对齐。

    • 若零位偏差:

  2. 专业校准

    •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校准:通过标准量块(如 10mm、20mm、25mm 等)检查不同刻度段的测量精度,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通常≤0.004mm)。

    • 若发现测量面磨损(有划痕、凹陷)、微分筒刻度模糊或螺纹副松动,需由专业计量人员维修或更换部件。

五、特殊情况处理

  • 生锈处理:若测量面轻微生锈,可用细研磨膏(粒度 W1.5)轻轻擦拭(需配合旋转微分筒,确保均匀研磨),再用酒精清洁并涂防锈油;严重锈蚀需送修,不可自行打磨。

  • 部件损坏:微分筒刻度模糊、固定螺钉滑丝、棘轮失效等问题,禁止自行拆解(千分尺内部结构精密,拆卸易导致精度丧失),需联系原厂或专业维修机构。


通过以上保养措施,可有效延长千分尺的使用寿命(通常可达 5-10 年),并确保其测量精度长期稳定。记住:高精度量具的 “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常使用的细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