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内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与普通外径千分尺一致,核心是通过 “固定套管整数 / 半毫米读数” 与 “微分筒小数读数” 相加得出总尺寸,精度通常为0.01mm(部分高精度型号可达 0.001mm,读数逻辑相同,仅小数位精度差异)。以下是详细的读数步骤、示例及注意事项,确保读数准确无偏差。

一、先明确量具刻度结构(基础前提)

读数前需熟悉固定套管与微分筒的刻度含义,避免混淆:

部件名称刻度规格代表含义
固定套管1. 主刻度:每小格间距 1mm,标注整数(如 20、21、22)2. 半毫米刻线:在主刻度之间,每间隔 1mm 有一条短刻线,代表 0.5mm读取 “整数 mm + 0.5mm(若超过)” 的基准值
微分筒圆周均匀分布 50 个小格(部分为 100 格,对应 0.001mm 精度)每小格代表 0.01mm(1mm ÷ 50 格),读取小数部分

二、三步核心读数法(通用流程)

步骤 1:读固定套管的 “整数 + 半毫米” 基准值

  • 观察微分筒的端面(微分筒靠近固定套管的那个平面)在固定套管上的位置:

    1. 若微分筒端面未超过固定套管上某条 “半毫米刻线”(即端面在 “整数刻度” 与 “下一条半毫米刻线” 之间),则固定套管读数 = 该整数刻度值(单位:mm)。例:端面在 “30mm” 与 “30.5mm(半毫米刻线)” 之间,固定套管读数为 30mm。

    2. 若微分筒端面超过了某条 “半毫米刻线”(即端面在 “半毫米刻线” 与 “下一个整数刻度” 之间),则固定套管读数 = 该整数刻度值 + 0.5mm。例:端面在 “30.5mm(半毫米刻线)” 与 “31mm” 之间,固定套管读数为 30mm + 0.5mm = 30.5mm。

步骤 2:读微分筒的 “小数部分”

  • 找到微分筒圆周上与固定套管 “基准线”(固定套管上的一条纵向刻线,用于对齐微分筒刻度)完全对齐的那条刻线,记录该刻线对应的数字(1-50)。

  • 微分筒读数 = 对齐刻线的数字 × 0.01mm(因每格代表 0.01mm)。例:微分筒第 18 条刻线与基准线对齐,小数部分读数为 18 × 0.01mm = 0.18mm。

步骤 3:总读数 = 固定套管读数 + 微分筒读数

将前两步的结果相加,即为最终测量尺寸。

三、实例演示(快速掌握)

通过 2 个典型案例,直观理解读数过程:

案例 1:端面未超过半毫米刻线

  • 固定套管观察:微分筒端面在 “25mm” 刻度与 “25.5mm 半毫米刻线” 之间 → 固定套管读数 = 25mm。

  • 微分筒观察:第 7 条刻线与基准线对齐 → 微分筒读数 = 7 × 0.01mm = 0.07mm。

  • 总读数 = 25mm + 0.07mm = 25.07mm

案例 2:端面超过半毫米刻线

  • 固定套管观察:微分筒端面在 “42.5mm 半毫米刻线” 与 “43mm” 刻度之间 → 固定套管读数 = 42mm + 0.5mm = 42.5mm。

  • 微分筒观察:第 33 条刻线与基准线对齐 → 微分筒读数 = 33 × 0.01mm = 0.33mm。

  • 总读数 = 42.5mm + 0.33mm = 42.83mm

四、高精度型号(0.001mm)读数补充

若使用精度为 0.001mm 的三抓内径千分尺,仅需调整 “微分筒读数” 的计算逻辑:

  • 微分筒刻度:圆周分布 100 个小格,每小格代表 0.001mm(1mm ÷ 100 格)。

  • 读数步骤不变,仅微分筒读数 = 对齐刻线数字 × 0.001mm。例:固定套管读数 40.5mm,微分筒第 56 条刻线对齐基准线 → 总读数 = 40.5mm + 56×0.001mm = 40.556mm

五、避免读数误差的 3 个关键注意事项

  1. 消除视差:读数时视线必须与 “固定套管基准线”垂直,避免从斜向观察(斜看会导致微分筒刻线对齐位置判断偏差,误差可达 0.005mm 以上)。

  2. 确认半毫米刻线:若微分筒端面刚好 “压在半毫米刻线上”(临界状态),需轻转微分筒微调,观察端面是否完全越过刻线(避免误判 “0.5mm 是否计入”)。

  3. 重复核对:复杂内孔测量后,建议重新观察一次刻度,确认固定套管与微分筒的对齐位置无误,尤其注意 “整数位是否进位”(如 29.98mm vs 30.02mm,易混淆整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