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零位校准,陶瓷千分尺还需根据使用场景、精度要求和计量规范,进行量程校准、示值误差校准、平行度校准等,以全面确保其测量准确性。这些校准项目针对千分尺的核心性能指标,是保障精密测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量程校准(针对非 0-25mm 量程的千分尺)

对于量程大于 25mm 的陶瓷千分尺(如 25-50mm、50-75mm 等),仅校准零位无法覆盖全量程精度,需通过标准量块进行全量程校准:


  1. 校准点选择
    按量程均匀选取 3-5 个校准点(如 25-50mm 量程,可选 25mm、30mm、40mm、50mm),每个点对应一块经计量认证的标准量块(量块精度需高于千分尺,如 0 级或 1 级量块)。

  2. 校准步骤

    • 清洁千分尺测量面和量块表面,避免杂质影响;

    • 用千分尺分别测量各量块,记录读数;

    • 计算测量值与量块标准值的差值(即示值误差),若所有点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通常 ±0.004mm),则量程合格。

  3. 意义:防止因测微螺杆磨损、导轨形变等导致的 “局部量程精度偏移”(如零位准确,但中间某段量程误差超标)。


二、示值误差校准(核心精度指标)

示值误差是指千分尺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偏差,是判断其是否符合精度等级的关键,需通过专业计量工具校准:


  1. 校准工具
    标准量块组(覆盖千分尺全量程)、量块夹子(避免手温影响量块尺寸)。

  2. 校准方法

    • 在全量程内均匀选取至少 5 个点(如 0-25mm 量程选 0mm、5mm、10mm、15mm、25mm);

    • 对每个点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 计算平均值与量块标准值的差值,若最大偏差不超过千分尺的精度等级要求(如 0 级千分尺允许误差 ±0.002mm,1 级为 ±0.004mm),则合格。

  3. 注意事项
    校准需在恒温环境(20℃±2℃)下进行,避免温度变化导致量块或千分尺部件热胀冷缩,影响校准精度。


三、测量面平行度校准

千分尺的陶瓷测头与金属测砧的测量面若不平行,会导致 “不同位置测量同一工件结果不同”,需定期校准:


  1. 校准工具
    平行度检查仪、标准平晶(光学平晶,用于观察干涉条纹)。

  2. 校准方法

    • 将平晶放在测砧上,使测头轻轻接触平晶表面;

    • 观察测量面与平晶之间的干涉条纹(若平行,条纹为均匀平行的直线;若不平行,条纹会弯曲或倾斜);

    • 计算条纹弯曲程度对应的平行度误差(通常要求≤0.001mm),超差则需专业维修。

  3. 影响因素
    测量面碰撞、长期挤压(如用力夹持工件)可能导致陶瓷测头或测砧微变形,进而破坏平行度。


四、重复性与稳定性校准

针对高频率使用的千分尺,需检查其重复测量同一工件的一致性:


  1. 校准方法
    选取一个稳定的标准件(如固定尺寸的量块),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操作者、同一环境)连续测量 10 次,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即重复性误差)。

  2. 合格标准
    重复性误差需≤0.001mm,否则可能因螺杆松动、微分筒卡顿等导致测量不稳定。


五、校准频率与主体

  • 日常自检:使用者每次使用前需完成零位校准;

  • 定期专业校准:建议每 6-12 个月送国家认可的计量机构进行全面校准(包括示值误差、平行度等),并获取校准证书(适用于生产检验、质量追溯等场景);

  • 特殊情况:若千分尺经历碰撞、跌落,或测量结果频繁异常,需立即停止使用并重新校准。


综上,零位校准是基础的 “使用前检查”,而量程、示值误差、平行度等校准则是保障长期精度的核心。对于精密加工、质检等场景,全面校准是确保测量数据可靠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