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显深度尺的精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数显深度尺的精度等级划分主要依据测量误差范围、测量范围与允许偏差的对应关系,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如国际标准 ISO、中国标准 GB、日本标准 JIS 等),但核心逻辑一致:根据测量范围的不同,规定对应的最大允许误差(MPE,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
一、核心精度指标:最大允许误差(MPE)
精度等级的核心是 “允许的最大误差值”,即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不能超过该数值。数显深度尺的精度通常以 “毫米(mm)” 为单位,常见等级如下:
精度等级 | 典型最大允许误差(MPE) | 适用场景 |
---|---|---|
高精度级 | ±0.01mm | 精密加工(如模具、航空零件) |
标准精度级 | ±0.02mm | 机械制造、常规工业测量 |
普通精度级 | ±0.05mm ~ ±0.1mm | 粗略测量(如建材、DIY) |
二、精度与测量范围的关联
同一精度等级的数显深度尺,其允许误差会随测量范围(即深度尺的最大可测长度) 增大而略有放宽,这是因为 longer 测量时,导轨间隙、温度变形等影响更明显。以中国国家标准(GB/T 21389-2008《数显深度卡尺》)为例:
三、与游标式深度尺的精度对比
数显式和游标式的精度等级划分逻辑一致(均按最大允许误差),但数显式的优势在于:
四、如何判断数显深度尺的精度等级?
总结
选择时需注意:
上一条:如何判断带表卡尺的测量面是否磨损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