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测头(以主流的氧化铝陶瓷为主)凭借 “超高硬度、防磁、表面光滑、耐腐蚀” 的特性,在特定材料的测量场景中优势显著,尤其适合以下几类材料的内孔测量:
陶瓷测头表面粗糙度极低(通常 Ra≤0.02μm),且硬度远高于软质金属,测量时不会划伤工件表面,是软质金属内孔测量的理想选择,典型材料包括:
铝及铝合金(如航空航天用 6061、7075 铝合金):这类材料硬度低(布氏硬度 HB30~100),若用硬质合金测头,若测量力控制不当易留下划痕;陶瓷测头可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避免表面损伤,尤其适合精密铝合金零件(如发动机缸体、电子设备外壳)。
铜及铜合金(如紫铜、黄铜、磷青铜):铜材质地软且延展性好,测量时易因测头摩擦产生 “压痕” 或 “划痕”;陶瓷测头的光滑表面能减少摩擦,保护铜件精密内孔(如电机换向器孔、液压阀铜套孔)。
铅、锡、锌合金(如巴氏合金、锌合金压铸件):这类材料硬度极低(HB10~50),普通测头易造成表面变形,陶瓷测头的 “无损伤接触” 可确保测量后工件仍符合表面质量要求。
陶瓷为非导磁材料,不会被磁性金属磁化,也不会受磁场干扰,因此适合测量各类磁性金属的内孔,避免因 “测头磁化” 导致的测量误差,典型材料包括:
碳钢与合金钢(如 45# 钢、20CrMnTi 齿轮钢):这类材料是机械加工的主流,但在磁场环境(如电机定子、电磁铁部件附近)中,硬质合金测头易被磁化,吸附铁屑或干扰测量精度;陶瓷测头完全不受磁场影响,可稳定测量其轴承孔、齿轮孔。
铸铁(如灰铸铁 HT200、球墨铸铁 QT450):部分铸铁件需在 “磁性工装”(如磁力吸盘固定)上测量,陶瓷测头可避免与工装磁场相互作用,确保测量数据准确。
磁性不锈钢(如 430 不锈钢):虽属于不锈钢,但具有铁磁性,常规金属测头易受其影响,陶瓷测头可消除 “磁性干扰” 问题。
陶瓷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不与水、弱酸碱切削液、汗液等发生反应,适合测量需在 “潮湿 / 腐蚀性环境” 中加工或存放的金属材料,典型包括:
不锈钢(非磁性 / 弱磁性)(如 304、316 不锈钢):这类材料常用于食品机械、医疗器械(如不锈钢管道、阀体),加工时需用冷却液防锈,陶瓷测头可避免因冷却液残留导致的 “测头锈蚀”,同时不与不锈钢发生化学反应(部分硬质合金测头含钴,长期接触冷却液可能轻微锈蚀)。
钛及钛合金(如 TC4 钛合金):钛材虽耐腐蚀,但加工时常用 “含氯 / 氟的切削液” 以提升加工效率,普通金属测头可能受切削液侵蚀;陶瓷测头可耐受这类切削液,适合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零件(如发动机涡轮盘孔)的测量。
陶瓷测头的 “尺寸稳定性”(热膨胀系数低)和 “耐磨性”(几乎无磨损),使其适合测量对精度要求极高的特殊材料,典型包括:
需注意,陶瓷测头脆性大、抗冲击能力差,因此不适合测量以下材料或场景:
综上,陶瓷测头的核心适配场景是:软质易划伤、磁性易干扰、潮湿易腐蚀、高精度高价值的材料,尤其在航空航天、电子、医疗器械等对表面质量和测量精度要求严苛的领域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