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爪内径千分尺是测量中等及较大内径(通常 20mm 以上)的精密量具,凭借三个测量爪的对称分布,能自动定心并减少测量误差,广泛用于轴承内孔、气缸套等圆柱形工件的内径检测。其使用需遵循 “准备 - 校准 - 测量 - 读数 - 收尾” 的规范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清洁量具
用干净的软布(或脱脂棉蘸酒精)擦拭三个测量爪的工作面、微分筒和固定套管,去除油污、铁屑等杂质 —— 若工作面有划痕或磨损,需先校准或更换,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检查工件
清理被测工件的内孔表面,去除毛刺、锈迹或加工残留物;确认工件已冷却至室温(与量具温度一致),防止热胀冷缩导致读数偏差。
选择适配规格
三爪内径千分尺通常按测量范围分档(如 20-40mm、40-60mm 等),需根据被测内径大小选择对应量程的量具,避免超量程使用损坏量具。
三爪内径千分尺的校准需用专用校准环规(精度高于量具 1-2 个等级),步骤如下:
打开测量爪
旋转微分筒,使三个测量爪张开至略大于校准环规的内径(避免放入时划伤环规内孔)。
定心与贴合
将量具缓慢放入校准环规内,轻缓旋转微分筒,使三个测量爪均匀贴合环规内孔壁,直至手感有轻微 “阻滞感”(此时爪面与环规完全接触,无松动)。
零位校准
放入工件并定心
旋转微分筒使测量爪张开至略大于被测内径,将量具垂直放入工件内孔(避免倾斜,否则测量值偏小),缓慢旋紧微分筒,直至三个爪均匀接触孔壁 —— 此时量具会自动定心(因三爪对称分布,无需额外找正圆心),手感以 “轻推量具无晃动,旋转微分筒有轻微阻力” 为宜。
稳定读数
读数时保持量具与工件相对静止,视线垂直于微分筒(避免视差),读数分两步:
第一步:读固定套管整数及半毫米
固定套管上每小格为 1mm,中间有一条半毫米刻度线(0.5mm)。若微分筒的前沿超过固定套管的半毫米线,需先读 “整数 + 0.5mm”;若未超过,仅读整数。
示例:固定套管刻度显示 “25mm”,且微分筒前沿超过半毫米线,则整数部分为 “25.5mm”。
第二步:读微分筒小数
微分筒圆周上有 50 个小格,其螺距为 0.5mm,因此每个小格代表0.01mm(0.5mm÷50=0.01mm)。找到微分筒上与固定套管基准线(横线)对齐的刻度线,该刻度值即为小数部分。
示例:微分筒第 12 条刻线与基准线对齐,小数部分为 “0.12mm”。
总读数 = 固定套管读数 + 微分筒读数
上述示例总读数:25.5mm + 0.12mm = 25.62mm。
为确保精度,需在被测内孔的不同截面(如两端、中间)和不同角度(如 0°、90°、180°) 重复测量 3-4 次,记录所有读数后计算平均值,以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若单次读数偏差超过 0.02mm,需检查操作是否规范或工件是否圆度误差过大)。
再次清洁测量爪和套管,避免残留杂质腐蚀工作面;
旋转微分筒,使测量爪处于 “微张” 状态(不要完全闭合,防止爪面长期挤压变形);
将量具放入专用包装盒,避免碰撞、跌落,存放于干燥、常温的环境(远离潮湿、磁场和高温)。
禁止用力拧动:测量时若手感阻力过大,不可强行旋转微分筒,防止损坏测微螺杆或测量爪;
避免单手操作:建议双手配合(一手扶工件,一手调量具),减少量具倾斜;
定期校准:正常使用情况下,每 3-6 个月需用标准环规重新校准一次,确保精度符合要求(若量具受冲击或长期未用,需提前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