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显卡尺的校准是确保其测量精度的关键环节,需结合机械调整和电子校准,同时遵循计量规范。以下是系统的校准步骤(含用户自检校准和专业计量校准):

一、校准前的准备

  1. 环境要求

    • 校准应在室温(20±5℃)下进行,避免阳光直射、气流或振动影响(如远离空调出风口、机床)。

    • 卡尺和校准工具(如标准量块)需在该环境中放置至少 2 小时,确保温度稳定(热胀冷缩会导致测量偏差)。

  2. 工具准备

    • 经检定合格的标准量块组(覆盖卡尺测量范围,如 0~150mm 卡尺需包含 10mm、50mm、100mm、150mm 等);

    • 酒精、无绒软布(清洁测量面);

    • 测量力计(可选,验证测量力是否在 3~5N 范围内);

    • 专用螺丝刀(用于机械调整,非专业人员慎用)。

  3. 清洁处理

    • 用酒精擦拭卡尺的固定爪、活动爪测量面及尺身导轨,去除油污、铁屑;

    • 清洁标准量块(戴手套操作,避免手汗污染),确保表面无划痕、锈蚀。

二、用户可执行的基础校准(自检级)

1. 零位校准(电子归零)

  • 操作步骤

    1. 打开卡尺电源,将两测量爪轻轻闭合(避免用力挤压,防止测量面变形);

    2. 观察显示屏数值,若显示非零(如 ±0.01mm),按 “ZERO” 键归零,确认显示 “0.00mm”;

    3. 重复闭合、打开测量爪 3~5 次,每次归零后观察零位偏差,若均≤0.005mm,说明零位稳定。

  • 注意:若归零后仍有明显偏差(如>0.01mm),可能是测量面有异物或机械错位,需进一步排查。

2. 量块对比校准(验证示值误差)

  • 操作步骤

    1. 在卡尺测量范围内选取 3~5 个校准点(如 0~300mm 卡尺可选 50mm、100mm、200mm、300mm 量块);

    2. 将量块置于两测量爪之间,缓慢移动尺框,使测量爪与量块两端轻轻贴合(避免用力按压量块);

    3. 读取卡尺显示值,计算与量块标准值的差值(误差 = 测量值 - 标准值);

    4. 所有校准点的误差需在对应精度等级的允许范围内(参考前文 0 级 / 1 级允许误差表)。

  • 示例:用 100mm 标准量块校准 0 级卡尺,若测量值为 100.01mm,误差 + 0.01mm(在允许范围内),则该点合格。

三、专业计量校准(需资质机构或厂家执行)

若基础校准发现误差超差,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深度校准,步骤如下:

1. 机械结构调整

  • 测量爪平行度调整
    若测量爪前端与后端误差差异大(如测 100mm 量块时,爪尖误差 + 0.03mm,爪根误差 - 0.02mm),需通过专用工具研磨测量面,恢复平行度(平行度允差:0 级≤0.003mm,1 级≤0.005mm)。

  • 导轨间隙调整
    若尺框移动卡顿或松动,需调节尺框侧面的固定螺丝(顺时针旋紧减少间隙,逆时针调松),确保移动顺畅且无晃动。

2. 电子传感器校准

  • 数显卡尺通过容栅传感器实现数值读取,若传感器漂移(如测量同一量块多次读数波动大),需:

    1. 拆开卡尺外壳(专业操作,避免损坏电路),清洁传感器极板(去除氧化层);

    2. 用专用校准软件重新标定传感器参数,确保测量值与机械位移线性对应。

3. 全量程检定

  • 按计量规范在全量程内均匀选取至少 10 个校准点(如 0~500mm 卡尺每 50mm 一个点),用激光干涉仪或高精度量块组检测,确保所有点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 出具校准证书,标注合格 / 不合格及修正值(若允许使用修正值)。

四、校准周期与注意事项

  1. 校准周期

    • 日常使用的卡尺建议每 12 个月送法定计量机构校准一次;

    • 频繁使用或恶劣环境下(如油污、粉尘多),可缩短至 6 个月。

  2. 禁止操作

    • 非专业人员不得拆卸卡尺外壳(内部电子元件精密,易损坏);

    • 不得用砂纸、硬物打磨测量面(会破坏精度);

    • 校准后的卡尺需张贴校准标签,注明有效期。

  3. 判定与处理

    • 若校准后误差仍超差且无法修复,需报废处理;

    • 合格的卡尺应妥善保管(放入专用包装盒,避免摔碰),确保校准状态持续有效。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完成数显卡尺的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要求。日常使用中,建议结合定期校准与每次使用前的零位检查,最大限度减少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