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标式深度尺装配完成后,校准是确保其测量精度的关键环节,需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和调整,使其符合计量标准。以下是核心校准工作及具体要求:

一、零位校准(基础校准)

零位是测量的基准,必须确保游标尺与主尺的零刻度线在基准状态下完全对齐,具体步骤:


  1. 基准状态设定:将游标尺推至最底部,使测量杆的端面与基座的底面(测量基准面)紧密贴合(确保无间隙,可通过透光法检查,缝隙≤0.003mm)。

  2. 刻度对齐检查:观察游标尺的 0 刻度线与主尺的 0 刻度线是否重合,允许偏差≤0.005mm(对于 0.02mm 精度的尺子)。

  3. 偏差调整:若零位偏差超差,需通过研磨游标尺与主尺的接触面(微量磨削)或调整主尺固定螺丝的松紧度(释放应力)进行修正,直至零位对齐。

二、示值误差校准(核心精度校准)

示值误差是指测量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偏差,需用标准量块(精度 0 级或 1 级)在全量程内多点检测,确保误差不超过尺子的分度值(如 0.02mm 精度的尺子,误差≤±0.02mm)。


  1. 校准点选择:根据量程均匀选取至少 3-5 个点(如量程 0-300mm 的尺子,选择 50mm、100mm、200mm、300mm)。

  2. 测量方法

    • 将标准量块放置在平面度≤0.001mm 的大理石平台上;

    • 用深度尺测量量块高度(基座底面贴平台,测量杆端面贴量块顶面),读取数值;

    • 计算测量值与量块标准值的差值(即示值误差)。

  3. 合格标准:所有校准点的误差均需≤尺子的分度值(如 0.02mm、0.05mm 等),且不允许出现单向累积误差(如随量程增大误差持续变大)。

三、测量杆与基座垂直度校准

测量杆的轴线需与基座底面(基准面)保持垂直,否则会导致倾斜测量,产生误差。


  1. 检测工具:直角尺(精度 0 级)、百分表。

  2. 方法

    • 将基座固定在平台上,测量杆伸出一定长度(如 100mm);

    • 用百分表测头沿垂直于测量杆轴线的方向(前后 / 左右)移动,记录百分表读数变化;

    • 垂直度误差 =(最大读数 - 最小读数)/ 测量杆伸出长度,要求≤0.01mm/100mm

四、游标尺滑动性能与锁紧可靠性校准

  1. 滑动性能

    • 推动游标尺在全量程内滑动,感受阻力是否均匀(无卡滞、无突然变松 / 变紧);

    • 用拉力计测试滑动阻力,通常要求在 5-15N 范围内(阻力过小易松动,过大影响操作精度)。

  2. 锁紧可靠性

    • 锁紧游标尺侧面的固定螺丝后,用手轻推游标尺,观察是否有位移(允许位移≤0.002mm);

    • 重复锁紧 - 松开 3-5 次,检查螺丝是否出现滑丝或锁紧力衰减。

五、外观与功能完整性检查

  1. 外观

    • 刻度线需清晰(线宽 0.1-0.15mm,无断线、模糊),填充油墨无脱落;

    • 金属表面无划痕、锈蚀、镀层脱落(镀铬层厚度≥5μm,盐雾测试 48 小时无锈迹)。

  2. 功能

    • 测量杆端面与基座底面的贴合度(用 0.001mm 塞尺检查,无法塞入);

    • 防尘片、弹簧等小部件安装牢固,无松动或缺失。

六、环境稳定性校准(可选,高精度要求时)

在恒温恒湿环境(20±2℃,湿度 40%-60%)下放置 24 小时后,重新检测零位和示值误差,确保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尺寸变形≤0.002mm(避免材料内应力未完全释放导致后续精度漂移)。


校准合格后,需出具校准证书,标注校准点误差、环境条件、校准日期等信息,并粘贴合格标识。对于不合格品,需返回装配环节重新调试(如研磨、调整部件配合间隙),直至所有项目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