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量内径百分表是用于测量孔径尺寸及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的精密量具,其核心是通过百分表的指针偏转反映孔径与标准尺寸的偏差,适用于中高精度内孔测量。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的准备

  1. 工具检查与校准

    • 检查内径百分表的表头(百分表):确保指针灵活无卡滞,量程符合测量需求(通常百分表量程为 0~10mm),指针归零后轻敲表壳,指针不应偏移超过 0.01mm。

    • 检查测头:测量杆上的可换测头(通常为硬质合金材质)应无磨损、变形,连接牢固,活动测头(另一端)移动应顺畅。

    • 选择适配接长杆:根据被测孔径的大致范围,选择合适长度的接长杆(内径百分表通常配有多组不同长度的接长杆),组装后整体长度应接近被测孔径(组装时确保各部件连接紧密,无松动)。

  2. 确定校对尺寸与校准

    • 将内径百分表的两个测头放入千分尺的两测砧之间,轻推活动测头,使测头与千分尺测砧可靠接触(感受轻微的 “弹性接触”,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变形)。

    • 旋转百分表的表盘,使指针指向 “0” 刻度线,此时完成零位校准(若测量有公差要求的孔,也可按公差上限 / 下限设定零位,直接读取偏差值)。

    • 外径千分尺量块设定标准尺寸(即被测孔径的公称尺寸):例如测量 φ50mm 的孔,先用千分尺调至 50mm 并锁紧。

    • 校准内径百分表零位:

二、具体测量步骤

以测量圆柱形内孔为例:


  1. 清洁被测工件

    • 清理孔内的铁屑、油污、毛刺等,确保孔壁光滑,避免杂质影响测量精度或划伤测头。

  2. 正确握持量具

    • 用一只手握住内径百分表的隔热套(避免手温传递导致量具热变形),另一只手轻扶活动测头一侧的测量杆。

    • 将测头放入被测孔内,使两个测头的连线与孔的轴线垂直(即测量方向为孔的径向)。

  3. 寻找极值点

    • 在孔的同一截面内,缓慢转动内径百分表(约 90° 范围),同时轻微轴向移动,观察百分表指针的偏转:指针顺时针偏转表示孔径大于标准尺寸,逆时针则表示小于标准尺寸。

    • 指针偏转最小的位置(即指针最接近零位的位置)为该截面的实际尺寸(因内径百分表的测头为球面,转动时找到 “最短距离” 即为孔径的实际值)。

  4. 多位置测量

    • 为检测孔的圆度误差,需在同一截面的不同方向(至少 3 个均匀分布的方向)测量,记录各位置的偏差值。

    • 为检测圆柱度误差,需在孔的不同深度(如孔口、中间、孔底,间隔均匀)各取一个截面测量,对比各截面的尺寸偏差。

  5. 读数与记录

    • 百分表的最小分度值为 0.01mm,指针每转动一格代表 0.01mm。例如:指针顺时针偏离零位 3 格,说明孔径比标准尺寸大 0.03mm;逆时针偏离 2 格,则小 0.02mm。

    • 记录所有测量点的偏差值,计算实际孔径(标准尺寸 + 偏差值)及形位误差(如最大与最小偏差的差值即为圆度误差)。

三、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用力:测量时测头与孔壁的接触力要适中(依靠量具自身的弹簧力即可),用力过大会导致测杆变形,产生测量误差。

  • 远离磁场与振动:测量环境应避免强磁场(防止百分表磁化)和剧烈振动(避免指针晃动影响读数)。

  • 及时校准:每次测量前需重新校准零位(尤其是更换接长杆或测量不同尺寸的孔时),长期使用后需定期送计量机构检定精度。

  • 保护测头:测量完毕后,将测头远离硬物,避免碰撞;存放时应清洁干净,放入专用盒内,防止锈蚀。


通过以上步骤,可利用内径百分表精准测量内孔的尺寸及形位误差,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中的孔类零件检测(如轴承孔、齿轮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