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尺的精度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其测量误差范围、制造精度及适用场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如中国 GB、国际 ISO、德国 DIN 等)略有差异,但核心原则一致。以下是常见的精度等级划分方式及相关细节:

一、按精度等级划分(以中国 GB 标准为例)

中国国家标准《GB/T 1214.1-2019 游标类量具 第 1 部分:游标卡尺》中,对高度尺的精度等级规定与游标卡尺类似,主要分为0 级1 级,核心差异在于最大允许误差(MPE)。


精度等级测量范围(mm)最大允许误差(mm)适用场景
0 级0~300±0.02精密测量、高精度划线(如模具制造、精密机械加工)

300~500±0.03

500~1000±0.05
1 级0~300±0.04一般工业测量、普通划线(如零部件粗加工、装配检测)

300~500±0.05

500~1000±0.08


  • 说明:测量范围越大,相同精度等级的允许误差越大(因长尺身的热胀冷缩、形变等影响更显著)。

  • 对比:0 级精度高于 1 级,适用于对误差要求严格的场景;1 级则满足常规工业需求,成本更低。

二、按游标精度划分(常见分度值)

除等级划分外,高度尺的游标分度值(即最小读数值)是直观体现精度的参数,常见规格有:


  • 0.02mm:最常用,主尺每格 1mm,游标 50 格对应主尺 49mm,每格差值 0.02mm(1/50mm)。

  • 0.05mm:游标 20 格对应主尺 19mm,每格差值 0.05mm(1/20mm),精度略低,适用于粗略测量。

  • 0.1mm:游标 10 格对应主尺 9mm,每格差值 0.1mm,精度较低,多用于简单划线或低精度测量。


注意:分度值越小,理论读数精度越高,但实际测量精度还受制造工艺、使用环境(如温度、振动)影响。

三、其他影响精度的因素

  1. 尺身直线度:主尺的弯曲、变形会导致测量误差,高精度高度尺(如 0 级)对尺身直线度要求更严格。

  2. 测量爪平行度:测量爪与平台的贴合度、两爪之间的平行度偏差,会直接影响高度测量的准确性。

  3. 温度影响:金属尺身受热胀冷缩影响,测量时需尽量使量具与工件温度一致(通常在 20℃标准环境下校准)。

四、国际标准与行业差异

  • ISO 标准:与 GB 类似,分为 0 级、1 级,允许误差范围略有调整(如 ISO 3599 标准)。

  • 日本 JIS 标准:分为 0 级、1 级、2 级,2 级精度更低,适用于非精密场合。

  • 特殊类型:数显高度尺的精度通常由传感器决定,常见 0.01mm 分度值,精度等级对应 0 级或更高。

总结

高度尺的精度等级以 0 级、1 级为核心划分,辅以游标分度值(0.02mm、0.05mm 等)体现细节精度。选择时需结合测量需求:精密加工选 0 级 + 0.02mm 分度值;常规划线或粗测选 1 级 + 0.05mm 即可。使用前需确认量具的校准证书(计量合格),确保精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