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精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精度等级划分主要依据测量误差范围、示值误差、重复性等关键指标,不同国家和行业标准(如中国 GB、国际 ISO、德国 DIN 等)对精度等级的定义略有差异,但核心逻辑一致。以下从精度等级分类、关键指标、常见标准三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精度等级的核心分类
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精度等级通常按最大允许误差划分,常见等级从高到低可分为:
不同等级对应的误差范围与测量量程相关(量程越大,允许误差略大),以常用量程(0-25mm、25-50mm 等)为例:
精度等级 | 0-25mm 量程 | 25-50mm 量程 | 50-75mm 量程 |
---|---|---|---|
0 级 | ≤±0.001mm | ≤±0.0015mm | ≤±0.002mm |
1 级 | ≤±0.002mm | ≤±0.0025mm | ≤±0.003mm |
2 级 | ≤±0.004mm | ≤±0.005mm | ≤±0.006mm |
注:部分标准中,0 级仅针对小量程(如 0-25mm),大量程可能从 1 级开始划分。
二、划分精度等级的关键指标
除最大允许误差外,以下指标也是精度等级的重要参考:
三、常见标准与行业应用
四、注意:精度等级≠分辨率
需特别区分精度等级与分辨率:
例如:某数显千分尺分辨率为 0.001mm,但精度等级为 2 级(允许误差 ±0.004mm),说明其显示精细,但实际测量误差可能更大。
综上,选择数显外径千分尺时,需根据测量需求(如零件公差要求)参考精度等级,而非仅看分辨率。高精度等级(0 级、1 级)适合精密场景,2 级适合常规工业测量,同时需注意定期校准以维持精度。
上一条:万量数显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