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万量数显高度计是确保其测量精度的关键步骤,需定期进行(建议每年 1-2 次,或长期停用后首次使用前)。校准过程需使用标准量块(经计量认证)作为基准,以下是详细操作指南:

一、校准前准备

  1. 环境要求

    • 与测量环境一致:温度 20±2℃,湿度 45%-65%,无振动、气流干扰,避免阳光直射。

    • 仪器、标准量块、校准用工作台需在该环境中放置至少 2 小时,确保温度平衡(温度差异会导致材料热胀冷缩,影响校准精度)。

  2. 工具与材料

    • 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的标准量块组(根据高度计测量范围选择,例如 0-300mm 高度计可搭配 1mm、10mm、50mm、100mm、200mm、300mm 量块)。

    • 量块夹持器(避免手直接接触量块,防止汗液腐蚀或温度传导)、无水乙醇(或专用量块清洁剂)、麂皮(或镜头布)。

    •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校准数据和误差值)。

  3. 仪器与量块清洁

    • 用麂皮蘸少量乙醇擦拭高度计测头、底座平面及量块工作面,去除油污、灰尘(量块表面若有划痕或锈蚀,需更换合格量块)。

二、校准步骤(以手动型为例)

1. 零点校准(基准面校准)

  • 目的:确认高度计在 “0 点” 位置的准确性(以底座平面为基准)。

  • 操作

    1. 开机并确保屏幕显示正常,将测头降至与底座平面轻轻接触(测头垂直贴合,无倾斜)。

    2. 按下 “ZERO” 键清零,观察屏幕是否稳定显示 “0.000mm”(允许 ±0.001mm 误差,若超差需检查底座是否平整或测头是否松动)。

    3. 重复 3 次清零操作,若每次清零后偏离零点超过 0.002mm,需先调整底座水平(通过底部调平螺丝,配合水平仪)。

2. 示值误差校准(量块对比法)

  • 目的:验证高度计在不同测量点的显示值与标准量块实际尺寸的偏差,确保全量程精度。

  • 操作

    • 降下测头,使其垂直接触量块上表面(接触力适中,以测头不打滑、屏幕数值稳定为准)。

    • 读取屏幕显示值(记为 “测量值”),与量块标称值(记为 “标准值”)对比,计算误差:误差 = 测量值 - 标准值

    • 同一量块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实际误差(减少偶然误差)。

    • 用夹持器将第一个标准量块(如 10mm)平稳放在底座中央,确保量块工作面朝上且无倾斜。

    • 轻轻旋转量块,检查与底座的贴合度(可用手指轻压量块边缘,无明显晃动即可)。

    1. 选择校准点:根据高度计量程均匀选取至少 5 个点(例如 0-100mm 量程,可选 10mm、30mm、50mm、70mm、90mm),包含量程起点(0 点)、中点和终点。

    2. 放置量块

    3. 测量与记录

    4. 全量程校准:按上述步骤依次测量其他校准点(如 30mm、50mm 等),记录所有数据。

3. 误差判断与调整

  • 合格标准:根据高度计精度等级(常见 0 级:±0.001mm;1 级:±0.002mm),若所有校准点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则校准合格。

  • 超差调整(需专业操作):

    • 若误差超出范围,非专业人员禁止自行拆解,需联系厂家或计量机构进行内部校准(通过仪器主板的校准程序调整传感器参数)。

    • 部分高端型号支持用户级校准:长按 “CAL” 键进入校准模式,按提示依次输入各标准量块的标称值,仪器会自动修正误差曲线(具体操作需参考对应型号说明书)。

三、校准后处理

  1. 数据记录与存档:将校准点、标准值、测量值、误差、校准日期、环境温度等信息填入校准记录表,由校准人员签字存档(用于追溯和下次校准参考)。

  2. 仪器复位:校准完成后,重启仪器,再次清零并测量一个已知量块,确认显示正常。

  3. 量块保养:将量块清洁后放入专用包装盒,避免碰撞或受潮。

四、注意事项

  • 量块属于精密量具,操作时必须使用夹持器,禁止用手直接触摸工作面(汗液中的盐分会腐蚀量块,导致精度下降)。

  • 测头与量块接触时,避免用力过大(接触力过大会导致量块或测头变形,产生虚假误差)。

  • 若校准过程中发现仪器机械部件(如升降导轨、手轮)卡顿或松动,需先维修再校准,否则会影响校准有效性。


通过规范的校准流程,可确保万量数显高度计的测量精度符合使用要求。若为生产或质检关键环节使用,建议每年送法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获取检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