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尺的校准记录是确保测量设备可追溯性、合规性及精度可靠性的重要文件,需完整记录校准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根据计量管理规范(如 ISO 9001、JJF 1069 等),校准记录应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基本信息(设备与标识)

  1. 设备基本参数

    • 高度尺型号、规格(如 “机械游标式,0~300mm”);

    • 出厂编号、资产编号(企业内部管理编号,便于追溯);

    • 生产厂家、制造日期(若有)。

  2. 校准相关标识

    • 校准日期(年 / 月 / 日);

    • 校准有效期(下次校准日期,如 “2026 年 7 月 28 日”);

    • 校准机构名称(或校准人员姓名,若内部校准需注明资质)。

二、校准环境信息(影响精度的关键因素)

  • 校准环境温度(如 “20℃±1℃”);

  • 环境湿度(如 “50%±5%”);

  • 校准地点(如 “计量室大理石平台”);

  • 环境备注(如 “无振动、无强光直射”,排除干扰因素)。

三、校准依据与标准

  •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文件(如国家计量规程《JJG 31-2011 高度卡尺》);

  • 所用标准器信息(如:

    • 标准器名称(如 “0 级大理石平板”“1 级量块组”);

    • 标准器编号、精度等级(如 “量块精度 0 级,不确定度 ±0.001mm”);

    • 标准器的校准证书编号及有效期(确保标准器在合格周期内)。

四、校准项目与数据记录(核心内容)

需逐项记录校准过程中的关键数据,机械游标式高度尺主要包括:


  1. 零位校准结果

    • 零位偏差值(如 “游标零刻度与尺身零刻度对齐,偏差 0mm” 或 “偏差 + 0.01mm”);

    • 允许偏差范围(如 “0 级,允许≤0.01mm”);

    • 零位稳定性验证(如 “5 次重复测量,偏差均为 + 0.01mm,无波动”)。

  2. 示值误差校准结果(全量程关键点校准)

    • 选取的校准点(如 10mm、50mm、100mm、200mm,覆盖常用量程);

    • 各点的标准值(如量块实际尺寸 “10.000mm”);

    • 高度尺测量值(如 “10.001mm”);

    • 示值误差(测量值 - 标准值,如 “+0.001mm”);

    • 各等级允许误差(如 0 级:≤±0.01mm/100mm,1 级:≤±0.02mm/100mm)。

  3. 机械性能检查

    • 游标移动状态(如 “顺畅无卡滞,锁紧可靠”);

    • 测量爪平整度(如 “与平板接触均匀,无间隙”);

    • 刻度线清晰度(如 “无磨损、无锈蚀,读数清晰”)。

五、校准结论与处理意见

  • 校准结论:明确判定 “合格”“不合格” 或 “限用”(如 “零位偏差 0.01mm,示值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判定合格”);

  • 处理意见

    • 合格:“准予继续使用,下次校准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

    • 不合格:“建议维修后重新校准”“需在测量结果中修正偏差(修正值:-0.03mm)” 或 “报废”;

  • 若存在偏差,需记录修正值(便于后续测量时补偿误差)。

六、签字与存档信息

  • 校准人员签字(需具备相应资质);

  • 审核人员签字(确认校准过程合规、数据无误);

  • 记录编号(唯一标识,便于检索);

  • 存档部门(如 “计量室档案室”)及存档期限(通常不少于 3 年,或按行业要求延长)。

作用与意义

完整的校准记录不仅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更能为后续测量误差追溯、设备维护提供依据。例如,若某批次产品尺寸超差,可通过校准记录排查是否因高度尺失准导致,从而快速定位问题根源。